這兩天,如果你路過長春市文化街,會看到一臺鉤機和兩名工人正在鋪馬路,和傳統鋪路的辦法比,他們更像是拼“積木”,“積木”拼完,路基本鋪完了,這是長春市首創的裝配式路面基層工藝,文化街是用新工藝鋪的第四條路。
工人拼“積木”鋪馬路
昨日上午,文化街上正在施工鋪路,與其他鋪路方式不同,這里沒太多工人,只有一臺鉤機和兩名工人在作業,鉤機先將路邊的“積木塊”吊起,對準路 面,兩名工人幫著調整“積木塊”方向,與已鋪好的“積木塊”對準、拼接即完成,隨即進行下一塊拼接。“這么干很方便,三個人******能鋪100米路面。”一位 工人說。
“你們這是在鋪路啊?這個辦法很新鮮啊,這幾天看著鋪得挺快!”劉先生住在附近,他笑著說,“就是不知道路鋪完后,質量咋樣?”
這種鋪路方法有個學名,叫裝配式路面基層施工工藝,積木塊就是事先預制的混凝土塊。每塊大約1平方米,厚度在30厘米左右,每塊側面呈斜面,有 凹槽,混凝土塊按嵌擠方式裝配,完成路面鋪設,除了基塊,連雨水井、污水井甚至井口周邊的三角區都有預制塊,“文化街是全路面預制化街路,這在全國也是首 創。”施工現場,長春市市政工程設計院副院長郭高說,這種鋪路的辦法完全不同于傳統,混凝土塊嵌擠裝配后,澆灌上高強度的砂漿,再鋪設一層路面即可通車。 “文化街全長400米左右,正常情況一周即可實現通車。”
鋪路快、影響小還環保
傳統鋪路需要在地面摳槽軋實后,鋪二灰石,二灰石鋪裝受人為、天氣影響很大。鋪設完成后,需要28天養生期,這期間道路需要封閉。如果時間不 夠,道路質量就會受影響,施工質量保證率比較差,養生結束,鋪路面后才能通車。整個過程施工工期一般要50多天,對城市交通影響大,居民出行不便。
新辦法所用的基塊在工廠完成,養生在工廠完成,鋪設時只需嵌擠鋪裝即可,不需要路面養生,基塊拼接完成后,即可暫時通車。以******100米的進 度,可以漸進式竣工,鋪路的速度更快,施工工人也比傳統辦法節省很多。***主要是工期短,對交通影響小,居民出行也不會有太大影響。
郭高說,更主要的是,新辦法還很環保,“這些基塊可以用建筑垃圾制作,減少施工占道時間,就減少了機動車繞行的里程,降低城市熱島效應。”
新辦法鋪的路使用壽命更長
長春現有三條路用新辦法鋪設,飛躍中路、世紀大街、百匯街,文化街是第四條,首條實現全路面預制化,“飛躍中路已經建成兩年多,其中有一段路未 鋪道路面層,就是為檢驗新工藝。經過兩年多通車,飛躍中路沒有進行過任何修補,通過三條已鋪完的路,經過與傳統路面進行比對,新辦法鋪的路面彎沉值要大大 優于二灰碎石鋪設的路面。”郭高說,新辦法鋪的路更結實,更適合有大型載重車通行的道路,這樣的路不易翻漿,道路使用壽命更長。
郭高說,新辦法現屬于實驗階段,一次投入大一些,新辦法鋪的路20年內不需要翻建,從全壽命周期來看,維修成本低,新辦法更經濟,隨著新辦法的推廣,鋪路的成本會低于傳統辦法。
新技術適用于新建、擴建道路,更適用于應急搶修工程,還可以滿足低溫季節施工需要,將東北地區道路施工時間從5月至10月延長到3月至11月末,新辦法的使用標志著長春道路維護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。
新文化報
2015年8月31日